聞一多先生
1899-1946
作者:吳為山
2019年11月
紀念聞一多誕辰120周年——聞一多的美術
中國油畫院學術邀請展
展覽時間
2019年11月24日至2019年12月24日
展覽地點
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陳列館
主辦
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油畫院
北京楊飛云油畫藝術基金會
承辦單位
北京維基國際藝術品修復中心
重慶山舍藝術品修復中心
展覽顧問
展覽策劃
邰武旗
北京楊飛云油畫藝術基金會公益項目
“一多一生在追求美,不只是形式上的美,而是精神上的美、真、善。早年搞詩是為了美,中年弄文學也是為了美,晚年努力于民主運動也是為了美,追求的方式有變化,目標卻從來沒有變。”
——吳晗《聞一多道路 序》1947年
《夢筆生花》
《夢筆生花》是聞一多1921年畢業前夕為清華年刊設計的12幅專欄題圖畫之一。這是借李白少年時夢見筆頭生花,于是天才瞻逸而聞名天下的典故。表現清華當年那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,幻想走上社會報效國家顯露才華的抱負。
這本清華年刊的全部裝幀設計,從黑色蠟皮的精裝封面、扉頁到題圖、題花,是聞一多藝術生涯的處女作。它體現了當年聞一多已經形成的藝術創作理念:“不是西方現在的藝術,更不是中國偏枯腐朽的藝術僵尸,乃是溶合兩派精神的結晶體。”(《征求藝術專門同業者的呼聲》1920年)
裝幀
1920年聞一多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了《出版物封面》一文,這是中國較早關于書籍藝術的專題論文,文章全面評論了當時出版的各種刊物的封面設計,提出了一些頗有見地的看法。聞一多曾向朋友表白:“我希望的是做一個藝術的宣道者,不是藝術的創造者。”因此在20世紀前半葉的歷史風云中,他的文化史觀,美學思想都經歷了螺旋形上升的變化發展。如關于藝術的本質、功能、藝術與生活、形式和內容、中西藝術觀念的比較、中國藝術的特質等等問題,聞一多都有深邃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。體現在他的藝術設計及書籍裝幀設計中尤為注重嚴整、和諧的形式美表現,這也是他在詩歌創作中提倡的“繪畫的美”和“建筑的美”的表現。
古籀詩經
對于聞一多國學研究的評價,朱自清先生有句話很準確。他說,聞一多的研究是“要使局部化了石的古代復活在現代人的心目中”。這可以看作是聞一多學術研究的一個目的。
——摘自聞黎明《聞一多的詩經學研究軌跡》
匡齋印存
40年代,聞一多進行了大量的篆刻藝術活動。目前保存及收集到的精美印模就有560方。大部分作于1943—1946年犧牲以前。
1944年,由浦江清教授起草,梅貽琦、馮友蘭、揚振聲、唐蘭、朱自清、潘光旦、沈從文等教授聯合具名的駢文,十分推崇聞一多的學問與篆刻,把聞一多喻為明代的刻印大家,文稱“浠水聞一多教授,文壇先進,經學名家,辨文字于毫芒,幾人知已?談風雅之原始,海內推崇。斵輪老手,積習未除,占畢余閑,游心佳凍。惟是溫黁古澤,僅激賞于知交;何當琬琰名章,共榷揚于藝苑。黃濟叔之長髯飄灑,今見其人,程瑤田之鐵筆恬愉,世尊其學。”
——摘自聞立鵬《追尋至美——聞一多的美術》
書信手跡
珍貴的書信手跡,正是聞一多最真實思想情感的表露,印證了他孜孜以求的審美人生。
這些書信手跡,閃爍著藝術與人格、生命與人性之美,透過端莊嚴謹的楷書,瀟灑飄逸的行書,人們聽到了聞一多的心聲,感受到他脈搏的跳動,一種文人書法的藝術魅力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書信中更保留了聞一多許多詩稿的珍貴手跡,正是他追求詩歌音樂、繪畫、建筑三美的代表作,字里行間,似乎還殘留著案頭繚繞熏煙的余香。難能可貴的幾枚早期的篆刻,更可以看出他深厚的書法與美術功底,找到他晚年篆刻藝術美創造的源頭。
——摘自聞立鵬 《聞一多書信手跡全編》序
西南行速寫
1938年抗戰初期由北大、清華、南開組建的西南聯合大學,自長沙再遷昆明。部分學生與教師共320余人,長途跋涉,步行入滇,行程3500里,歷時68天。這是“中外古今教育史上空前的移校壯舉”(胡適)也被稱為中國知識分子抗日戰爭中一次壯麗的“長征”。
作為教師隊伍中僅有的五位教授之一,聞一多激情滿懷的走在青年的行列之中。歌聲伴著細雨,汗水伴著泥濘。
此時,距聞一多從美國歸來已經13年。放下畫筆,活躍詩壇;停止吟唱,投人書齋也已經十年了。他說:“十余年來此調久不彈,專攻考據,于故紙堆中尋生活,自料性靈已瀕枯絕矣。”然而,“涉行途中二月,日夕與同學少年相處,遂致童心復萌”,“沿途所看到的風景之美麗奇險,各種的花木鳥獸,各種樣式的房屋器具和各種裝束的人,真是叫我從何說起!途中做日記的人甚多,我卻一個字還沒寫。十幾年沒有畫圖畫,這回卻又打動了興趣,畫了五十幾張寫生畫。”(致趙儷生,致高真)
——摘自聞立鵬《追尋至美——聞一多的美術》
聞一多集多種經歷、多重品格、多種才華于一身。
學者型的藝術家、詩人,
詩人、藝術家型的學者,
詩人、藝術家、學者型的斗士。
藝術創造與美學思考是聞一多生命價值的重要側面。欣賞其藝術作品,研究其藝術美學的思考,了解其藝術文化心態,可提供一個全面認識理解聞一多的新視角,可以更加立體的貼近他的內心世界。